联系人:吴正杰 手 机:13937423078 15637440870 Q Q:811407567
发布时间:2015-04-03 15:08:06 浏览量:5207
由于草书的结体和行书、楷书多有不同,又不是平常习用的字体,所以不为川般人所熟悉。它的艺术价值很高,但学习起来难度也较大。初学草书,宜注意以下儿个方面的问题:
①要善于熟悉“草法”
所谓草法就是草书的构形。懂得草法是认、写草书的基础,要想尽快具有这个基础,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:第一,从熟悉偏旁部首的写法开始,记住一批基本字的写 法。这些基本字除了单独使用外,还经常与别的形体组成合体字(或为形声,或为会意),记住了它们,凡有它们参与组合的字就都可以触类旁通了。例如记住了 “佳”的写法,那么要写 “推”、“谁”、“焦”、“集”、“邀”等就不在话下了。这些“基本字”(包括部首)又往往一字多形,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写法, 初学时宜先掌握其中一种较为规范、相对稳定的“正体”,万变不离其宗,掌握了“正体”,再去熟悉“变体”,就容易了。在熟悉了偏旁部首和一批基本字的“正 体”草法的基础上,再去把握草书简化、同化的规律。这样常用字的一般草法就学到手了。熟悉草法,主要靠自己勤于归纳总结,可以借助于《草字汇》、《中国书法大宇典》等一类的工具书。第二,对形体相近的字要多进行比较、辨似。草书形体相近的字很多,其差别又往往在毫厘之间,若不细察就容易认错和写错。如:
它们的模样儿何其相似乃尔。对子这类字宜经常进行比较,找出它们的差异点,并弄清其所以有此差异的缘由,这样,它们的差别就会在我们的头脑中明显起来,就不至子认错、写错了。不然,就会像写速记符一号一般,差之毫厘,谬以千里。所以辨似也是熟悉草法重要的一环。
②宜注意体势美
所谓体势,是指间架结构和使转用笔共同构成的字的形体和情态。所写的草书是雄强超迈还是柔弱委琐,主要靠体势来体现。所以《草诀歌》一开头就说:“草圣最 为难;龙蛇竞笔端。毫厘虽欲辨,体势更须完。”把体势的完美看得比辨似更为重要。决定体势成败的因素有三个:结体是否得当、使转用笔是否适宜和字与字之间 是否协调(即是否符合章法的需要)。草书的取势是变化极多的,就结构而言,或取其琉,或取其密多或取其扁,或取其长,或取其正,或取其斜。就使转用笔而 言,或取其繁,或取其简,或取其圈眼连环,或取其简洁明快,或取其刚劲有力,或取其柔媚飘洒,等等,可以不拘一格而尽意。试看不同书家笔下的“感”字的不同体势,便可略知一二。草书体势变化莫测,怎样才能把握它呢?有效的办法还是多临帖。临帖不仅能熟悉草法和各种体势,而且还可以从中体察到体势 和章法两者之间互相制约又相得益彰的辩证关系,吸取多方面的营养。有的人只学了点一单个字的草法,便随意“龙飞凤舞”起来,毫不讲求体势章法,这样学草书 恐怕是要事倍功半的。
③用笔要有点画感,不要以等粗线条一味相连
草书多连笔,俗称“连笔字”,于是有人写草书就用线条一个劲地圈连,并以此为美。其实这显然是一种误解。首先,草书并不是连笔越多越好,有的地方应该适当 安置一些独立的点画,(但要特别注意点画之间的呼应),有的地方则须飞度而过,使之形断而意连。有意造作许多圈眼就显得俗气而缺乏神采。其次,即使是连绵 不断的使转笔道,在实质上也是不同点画的联缀,即点画暗函于“线条”之中,因而使转的笔道应有粗细、轻重、缓急的变化,而不该是等粗线条的圈连。孙过庭所 谓“或重若崩云,或轻如蝉翼,导之则泉注,顿之则山安,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崖,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”,说的正是草书用笔的点画感所造成的艺术效果。包世 臣也说: “世人知真书之妙在使转,而不知草书之妙在点画,此草法所以不传也。大令草常一笔环转,如火著画灰,不见起止,然精心探玩,其环转处,悉具起伏顿挫,皆成 点画之势。由其笔力精熟,故无垂不缩,无往不收,形质成,性情现,所谓画变起伏,点殊纽挫,导之则泉注,顿之则山安也。后人作草,心中之部分既无定则,毫 端之转换又复卤莽,任笔为体,手忙脚乱,形质尚不具备,更何从说到性情乎?盖必点画离使转之中,即性情发形质之内。”可见草书之讲求点画,除独立布置者 外,有的还要离于使转之中,以便让性情发于形质(使转)之内。这一点常被许多书手忽视了,结果是只见使转圈绕,不见性情活脱。我们宜引以为戒。